n126292

实控人财务造假被判刑,“90后”女儿火速接班,嘉兴这家上市公司何去何从?

7月29日晚,浙江海盐力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源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7月28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沈万中送达的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因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沈万中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

此次公司实际控制人被刑事处罚,与公司2021年财务造假案相关。

本该奔赴“更好的明天”

力源科技是一家专业的水处理公司,主要从事核能发电厂、火力发电厂、冶金、化工等工业企业及市政行业的水处理系统设备的研发、设计和集成业务。

力源科技已有26年的历史,但沈万中和力源科技的交集不过10余年。

有媒体报道,1999年,美国力源、海盐电力仪表厂合资设立了力源科技的前身力源有限。直到2011年,美国力源决定退出中国市场,沈万中才从美国力源手中接过股权,并于2012年正式入主公司。当时,双方举行了一场交接仪式,由于美国力源负责人皮特要回美国,一首莎拉·布莱曼的《永远的朋友》让许多员工泪洒现场。

“我一看,大家都哭得不成样子了,这个局面蛮难控制的。”沈万中赶紧让人掐了歌,换上了一首中文的《明天会更好》。

彼时,沈万中对未来充满希望。面对台下对未来一片迷茫的员工,沈万中激情洋溢地说:“我相信你们,希望你们也相信我。”

在沈万中的带领下,力源科技用大约10年时间走向了资本市场。2021年5月,公司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力源科技本应该奔赴“更好的明天”,但公司上市首年就财务造假,走入了低谷期。

上市首年就财务造假

据力源科技公告,2023年1月份,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23年6月份,公司收到浙江省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因2021年半年度报告、三季度报告、年度报告财务造假,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浙江省证监局罚款1000万元。

据行政处罚决定书,2021年度,力源科技通过提前确认11个水处理项目进度的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其中:2021年半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1541.59万元,虚增利润总额425.63万元,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的13.42%和34.01%;2021年三季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2168.14万元,虚增利润总额542.56万元,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的13.54%和27.16%;2021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1.0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2707.28万元,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的24.71%和68.23%。2022年10月29日、2023年5月4日,力源科技先后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定期报告更正的公告》,对公司相关定期报告及财务数据予以更正。

最终,浙江省证监局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0万元罚款;对沈万中给予警告,并处以300万元罚款;另外,其他5名责任人被判处5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罚款。

2021年,算得上是力源科技的一个命运转折点:一方面,登陆上交所,成功拥抱资本市场;另一方面,也走向了涉嫌财务造假的阴霾。

2022年9月,浙江省证监局检查发现,公司存在提前确认收入、多列支研发费用、三会运作不规范等问题。

“90后”女儿火线接班

对于此次实际控制人被刑事处罚,力源科技表示,公司实际控制人沈万中先生已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其他职务,上述判决不影响实际控制人的股东权利行使及公司管理层和治理层的依法规范运作,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力源科技还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补选公司第四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同意提名沈家雯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任期自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四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该事项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公告显示,沈家雯生于1990年,硕士学位,拥有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应用数学与经济学双学士学位。2017年8月至2025年5月,沈家雯历任汇添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规风控负责人、经理。2025年5月至今,沈家雯任力源科技董事长助理。

简历还披露,截至公告披露日,沈家雯直接持有力源科技股份1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94%。沈家雯系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沈万中之女。

对资本市场违法行为“零容忍”

去年以来,资本市场打击财务造假力度大幅提升。2024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公安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加大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力度。包括加快出台上市公司监管条例,强化行政追责威慑力。推动出台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释,加强对“关键少数”及构成犯罪配合造假方的刑事追责。完善民事追责支持机制,推动简化登记、诉讼、执行等程序,加强对投资者赔偿救济,提高综合违法成本。今年5月份,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欺诈发行和持续信息披露造假的日常监管与稽查处罚力度,从严从快查处各类造假行为,强化与司法机关在信息共享、案件办理等方面的协作,推动强化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

近期,上市公司以及相关责任人因财务造假被追究刑事责任案例增多。

7月4日晚间,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辽宁省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通知,公司副总裁宁鸿鹏、副总裁曹成因有证据证明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已被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决定逮捕。

7月7日晚间,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月杰、董事朱春城,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7月11日晚间,起步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收到丽水市人民检察院出具的《起诉书》,公司及公司前董事长章利民、前总经理周建永等6人涉嫌欺诈发行证券罪、违规披露及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检察院起诉。

7月17日晚间,金通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涉嫌连续6年财务造假,公司及6名核心高管因欺诈发行股票罪、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从力源科技沈万中等案子来看,想着靠财务造假上市或者上市后造一份好看的财务报表应付监管和股民,之后业绩迅速变脸“管他巨浪淘天”的割韭菜玩法,是越来越行不通了。

更多新闻

国家补贴助育儿赛道起飞,这些浙股大幅高开

查看

比亚迪、富士康都是它的客户,济南“小巨人”为何在IPO前迁到浙江?

查看